开店笔记

我还在朝九晚五正经上班的时候,做的最后一个研究就是购物中心/商业综合体的设计。那时就了解地产商有多狡猾,为了帮大家掩盖欲望,减轻购物的负罪感,把商场设计成公园、美术馆,举办画展,把雕塑、装置艺术穿插在商场的各个位置,以便大家以亲近大自然、看展览为由逛商场。

后来我跟某成说,我要把我的店设计成闺蜜家客厅的感觉,让大家进来,像去闺蜜家玩,而不是来买衣服,尽情地试衣服,看到多面的自己,不知不觉想把每一个自己都带进现实世界展示,让朋友同事亲戚情人看到原来你可以这样,统统买下带走。——这是一个本该在星巴克夸夸其谈的创业幻想。

后来我真的开了一间小店,从此就开始跟欲望打交道。

我们商场平日的高峰时段是下班时间的6点到10点钟打烊。我看着她们——是的全是女人,商场没有男装——从地铁站的方向进来,又往家的方向出去。有的人几乎每天都出现在商场,比闹钟还准时。她绝对比商场管理员更熟悉每一间店,衣服的风格,价格区间,新款上架。我周围朋友大都是克制的人,不会也不可能这样天天出现在商场,无节制地买买买。所以当我开店的头几天,傍晚开始看着门口来来去去的人,毫不掩饰欲望的人,有点震惊。

白天也有各种各样的人,我记得几年前有一次跟闺蜜在工作时间出门,她说这些人怎么这么有空?不是她们有空,是人会找任何借口逛商场。这里面有抱婴儿的少妇,去附近接孩子放学的大姐,从隔壁医院打针回家的阿姨,在酒楼喝完早茶的母女,也有隔壁饭馆的服务员、外卖人员,很多甚至还穿着围裙工作服,然而只要是个女人,经过就要望几眼,就不能阻止她们对美的追求,对自己的一点点幻想。

有人站在十米开外观望店内的衣服样式,有人躲在衣架子后面、玻璃后面偷瞄某一件触动了她的衣服,也有人毫不畏惧直接进来搜寻一番一走了之。没有暗处,店铺的设计就是要让每一个客人更快更直接地看到进到里面。你以为你站着那里能收敛自己,其实每个人的眼神姿态我都尽收眼底。

一千种面孔带着一千种欲望,我以前从未有过这么切身的感受。“我就看看,不买”,是她们进来前最后一刻的内心设定。“我都不是来买衣服的”,几乎每个进店的人都会说这一句,我相信这是她们的真心话,是价格临近心理价位时最后的自我警告,也是最后的掩饰。这是一句咒语,说完仿佛就减轻了负罪感,可以大开杀戒。买完衣服她们又开始絮絮叨叨,“家里衣服太多”,“都不知道怎么处理”,“又要被老公说”,那是负罪感又升起时的忏悔稻草。但是什么都没有用,一切就是轮回。

虽然我抗拒消费主义,可是作为一个苦心经营的店主,我希望她们都进来看看我的衣服,你不曾试过,怎么知道自己不能演这个角色?说不定有自己未曾发觉的一面,试一试,说不定从此就打开一片新天地。

如果人生是一场戏,那衣服就是戏服。买衣服是每个人给自己挑选戏服的时刻。她想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时尚白领?夜店辣妹?优雅少妇?青春美少女?运动达人?(此处应配图爱情动作片封面)。我们无法一眼看穿一个人对自己内在的评判,却可以通过衣着打扮看到每个人对自己外表的认识。这时就大可体会得体二字是有多难。她们总能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明明是老大娘偏要扮青春美少女,明明是美少女学什么扮成熟?原来那个乖学生也想有一个叛逆的形象。内心里的自己和别人眼里的自己永远不能重合。

几个月后我结束了短暂的开店生活后小朱跟我说到建筑表皮设计,“有一种设计思想就是表皮是屏幕,是反映建筑性格的直接写照,是传达信息的快速方法。这种表皮无论是日与夜,透过新媒体,都能变化并展示出来”。这种突出自我的手法“在城市中尤为重要。”

衣服就是一个人的表皮,也只是表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