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俩月一过,就意味着这一年过去了1/3,可记的事却屈指可数,进度条的前进速度降低,但还是要记一下,鞭策自己。
1.嘉年华。电影版的法治进行时。
2.开往春天的地铁。
3.LADY BIRD。少女成长系
4.天才枪手。
5.Coco。按我现在看这些书,大概要命名:墨西哥丧葬文化一览。不能打动到我。
6.我在伊朗长大。虽然差太远,还是可以对比LADY BIRD。在专制国家下成长的孩子、女孩,要爬的山绕的弯多太多了。
7.美第奇家族。误会了,是黑暗系不是艺术系,大多数时候讲的是政治斗争。偶尔能看到大圆顶还没盖起来前的圣母百花大教堂,以及布鲁内莱斯基演示鸡蛋竖起来的场景。
8.脸庞村庄。看完进一步加深了我的错觉,腐朽资本主义国家的人,只要顺应自己的天性,去活去创造,就有源源不断的创意。
9.夜空总有最大密度的蓝色。
10.奇迹。是枝裕和早年的温情片。太爱这些单纯的孩子了。
11.帕丁顿熊2。伦敦宣传片。冬天里喝进去的一杯热巧克力,幸福得要融化
12.潘神的迷宫。没看懂。
13.一念无明。重要的是,看完这部片的人,会不会在现实里有一点点改变?
14.不成问题的问题。我上班的地方也有一个类似的农场,养养家禽家畜,种点水果瓜菜,几个不好管理的工人,一个“识大体”的管理人员,还有总琢磨盈利的老板。100年过去了,我们还是那么和谐。
15.大世界。以动画形式展现的社会主义国家风景。不是那些画面支撑不了看完整部片。
16.罗马假日。为了看罗马风景,看着就不知不觉忘记初衷的经典啊。
17.滚汤的爱。跟苍井空没有一点关系,看到片名就会无故想到她。看完就会对生活燃起希望。
18.相爱相亲。说的三代人的婚姻爱情关系,以及两代人之间的冲突。电影拍出了电视剧的感觉。
19.弟之夫。只看一分钟就会爱上的日剧。男主如何接受弟弟的丈夫的过程。柔软,疗愈,细腻。真心不愿意归到LGBT类,怎么说,这四个字母一提就有种政治正确的含义。
20.血观音。刚好可以和大佛普拉斯形成对比,同样是揭露黑暗,一个是底层视角,一个是顶层。对我来说,血观音猎奇多一些。大佛普拉斯更真实。
21.驴得水。
22.抽象:设计的艺术。Netflix拍的一套设计师纪录片。找了不同专业的设计师,讲他们的从业经历,家庭背景,一个设计案例。大多数都很好看。尤其是女设计师,印象最深的是第二集的舞台设计。反观自己身边的设计师都是处于为了温饱而走上这条路。片里这些设计师,多半有不完全配套的专业背景,半路出家,奋力拼搏。每个人都很享受自己的工作。是我们几代人都追不上的状态。
23.百家讲坛:国宝迷踪。这是唯一刷完的百家讲坛系列,用来填补零碎时间。考虑到受众吧,太重戏剧性。
24.石国鹏高中历史课。因为严重缺乏历史知识,就在B站上找了个历史课。去年听了一些西方历史。今年提起兴趣补中国古代史。这个课值得很多遍。哪怕历史不错也可以听。正好有一课提到百家讲坛。老师说: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中年失业妇女最爱看。定位精准啊。笑翻了。套话是,要是读高中有这样的历史老师就不至于像今天这样了。
25.观复嘟嘟:从一个收藏家的角度讲讲故事、宝贝和历史。运气好的时候能刚好说到我急缺的部分。当故事听听。可以说是伪文化现象,百家讲坛当然也可以算,看是止步于故事,还是继续探索故事背后的历史。
26.北新桥。朋友借的小寒写的北新桥。大内密谈出品。小小一本图文书。到去年冬天的整治为止,刚好记录了北京老胡同的一个轮回。想起2015年去北京住在北新桥胡同的时光,离开最后一天在胡同里拍完了剩下的一卷菲林,想从硬盘里找出那些照片来看看,也只是想了想而已。
27.外国造园艺术。去年开始看的书,看了一半搁下来,两月里又看了一点。书太厚了,不好随身带。看完再也不会容忍那种说欧洲园林就是大白话,一眼就看光了的说法。列入这月必须看完的清单。
28.湖南省博物馆、长沙博物馆。3月初去的长沙,早上还冷得要穿羽绒服。高大上的新馆,我听过最夸张的赞美是,好像到辛追的墓里走了一遭。言过其实了。然而展是真的好,震撼,几乎每一个展品(马王堆)都在设计好的唯一个位置,灯光服务于展品,展板简洁清晰。最爱漆器、T形帛画和第二层棺,主要是颜色保存得太好。什么时候能出一个君幸食系列周边。辛追尸体那种声光电的展示方式接受不了,就不能让老人家好好休息吗。确实动线有点问题,一进去就误闯进了马王堆的结尾部分。5点半结束,5点钟就赶人,在遥远的地方寻找故乡只看了一半。长沙博物馆也很好,人少,可惜时间不够。
29.黄泉下的美术:宏观中国古代墓葬。最重要是提供了一种宏观的视角,系统梳理了古人的观念,不是抠细节或再嚼一遍历史。看完就想把巫鸿老师的书都买下来细细读。看完的书那个周末去了南越王墓,作为行动上的总结。
最后到4月底5月初的假期刷了5个博物馆,感觉看展真真是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的事。靠讲解器或讲解员,1小时提供的信息极其有限。我现在是看热闹的中年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