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月记事

这俩月一过,就意味着这一年过去了1/3,可记的事却屈指可数,进度条的前进速度降低,但还是要记一下,鞭策自己。

1.嘉年华。电影版的法治进行时。
2.开往春天的地铁。
3.LADY BIRD。少女成长系
4.天才枪手。
5.Coco。按我现在看这些书,大概要命名:墨西哥丧葬文化一览。不能打动到我。
6.我在伊朗长大。虽然差太远,还是可以对比LADY BIRD。在专制国家下成长的孩子、女孩,要爬的山绕的弯多太多了。
7.美第奇家族。误会了,是黑暗系不是艺术系,大多数时候讲的是政治斗争。偶尔能看到大圆顶还没盖起来前的圣母百花大教堂,以及布鲁内莱斯基演示鸡蛋竖起来的场景。
8.脸庞村庄。看完进一步加深了我的错觉,腐朽资本主义国家的人,只要顺应自己的天性,去活去创造,就有源源不断的创意。
9.夜空总有最大密度的蓝色。
10.奇迹。是枝裕和早年的温情片。太爱这些单纯的孩子了。
11.帕丁顿熊2。伦敦宣传片。冬天里喝进去的一杯热巧克力,幸福得要融化
12.潘神的迷宫。没看懂。
13.一念无明。重要的是,看完这部片的人,会不会在现实里有一点点改变?
14.不成问题的问题。我上班的地方也有一个类似的农场,养养家禽家畜,种点水果瓜菜,几个不好管理的工人,一个“识大体”的管理人员,还有总琢磨盈利的老板。100年过去了,我们还是那么和谐。
15.大世界。以动画形式展现的社会主义国家风景。不是那些画面支撑不了看完整部片。
16.罗马假日。为了看罗马风景,看着就不知不觉忘记初衷的经典啊。
17.滚汤的爱。跟苍井空没有一点关系,看到片名就会无故想到她。看完就会对生活燃起希望。
18.相爱相亲。说的三代人的婚姻爱情关系,以及两代人之间的冲突。电影拍出了电视剧的感觉。
19.弟之夫。只看一分钟就会爱上的日剧。男主如何接受弟弟的丈夫的过程。柔软,疗愈,细腻。真心不愿意归到LGBT类,怎么说,这四个字母一提就有种政治正确的含义。
20.血观音。刚好可以和大佛普拉斯形成对比,同样是揭露黑暗,一个是底层视角,一个是顶层。对我来说,血观音猎奇多一些。大佛普拉斯更真实。
21.驴得水。

22.抽象:设计的艺术。Netflix拍的一套设计师纪录片。找了不同专业的设计师,讲他们的从业经历,家庭背景,一个设计案例。大多数都很好看。尤其是女设计师,印象最深的是第二集的舞台设计。反观自己身边的设计师都是处于为了温饱而走上这条路。片里这些设计师,多半有不完全配套的专业背景,半路出家,奋力拼搏。每个人都很享受自己的工作。是我们几代人都追不上的状态。

23.百家讲坛:国宝迷踪。这是唯一刷完的百家讲坛系列,用来填补零碎时间。考虑到受众吧,太重戏剧性。

24.石国鹏高中历史课。因为严重缺乏历史知识,就在B站上找了个历史课。去年听了一些西方历史。今年提起兴趣补中国古代史。这个课值得很多遍。哪怕历史不错也可以听。正好有一课提到百家讲坛。老师说: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中年失业妇女最爱看。定位精准啊。笑翻了。套话是,要是读高中有这样的历史老师就不至于像今天这样了。

25.观复嘟嘟:从一个收藏家的角度讲讲故事、宝贝和历史。运气好的时候能刚好说到我急缺的部分。当故事听听。可以说是伪文化现象,百家讲坛当然也可以算,看是止步于故事,还是继续探索故事背后的历史。

26.北新桥。朋友借的小寒写的北新桥。大内密谈出品。小小一本图文书。到去年冬天的整治为止,刚好记录了北京老胡同的一个轮回。想起2015年去北京住在北新桥胡同的时光,离开最后一天在胡同里拍完了剩下的一卷菲林,想从硬盘里找出那些照片来看看,也只是想了想而已。

27.外国造园艺术。去年开始看的书,看了一半搁下来,两月里又看了一点。书太厚了,不好随身带。看完再也不会容忍那种说欧洲园林就是大白话,一眼就看光了的说法。列入这月必须看完的清单。

28.湖南省博物馆、长沙博物馆。3月初去的长沙,早上还冷得要穿羽绒服。高大上的新馆,我听过最夸张的赞美是,好像到辛追的墓里走了一遭。言过其实了。然而展是真的好,震撼,几乎每一个展品(马王堆)都在设计好的唯一个位置,灯光服务于展品,展板简洁清晰。最爱漆器、T形帛画和第二层棺,主要是颜色保存得太好。什么时候能出一个君幸食系列周边。辛追尸体那种声光电的展示方式接受不了,就不能让老人家好好休息吗。确实动线有点问题,一进去就误闯进了马王堆的结尾部分。5点半结束,5点钟就赶人,在遥远的地方寻找故乡只看了一半。长沙博物馆也很好,人少,可惜时间不够。

29.黄泉下的美术:宏观中国古代墓葬。最重要是提供了一种宏观的视角,系统梳理了古人的观念,不是抠细节或再嚼一遍历史。看完就想把巫鸿老师的书都买下来细细读。看完的书那个周末去了南越王墓,作为行动上的总结。
最后到4月底5月初的假期刷了5个博物馆,感觉看展真真是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的事。靠讲解器或讲解员,1小时提供的信息极其有限。我现在是看热闹的中年妇女。

1-2月记事

自从云笔记不好用以后,这个blog后台就成了我记笔记的替代品,主要还是能在windows和mac下面来去自如。眼看着要被各种有的没的笔记淹没。我要浮上来。哪怕记一下每个月看了什么做了什么。算是整理。希望能坚持下来。大体按时间线排序。

1.国家宝藏。除了守护誓言这种环节,基本上都看下来了。娱乐性不错。知识密度低。含金量最高的就是各大博物馆长发言的环节了,可惜时间太短。今生故事的部分,如果请的是考古、历史类专家,值得多看几遍。其他就是国家宣传。
2.如果国宝会说话。精炼的国宝纪录片,每集5分钟,1件国宝,文案是教科书级别的,值得多看几遍。
3.百家讲坛。顺着这股国宝热看了几集百家讲坛。主要是曾侯乙墓和海昏侯的几集。比国家宝藏好看太多。喜欢这种朴实的节目,让专家好好说话。任何一个“为什么”的后面都是马上解答,好放心。顺着这几集我又找回n年前的百家讲坛,感觉完全是两个节目。
4.志明与春娇。这就是情侣的日常。
5.芳华。看见了由小到大一些认识的人。毕竟80后。想知道家里的长辈要是看完什么感受。
6.缝纫机乐队。情怀满分。
7.监狱公主。看到一半,偶尔在旁边瞟一两眼的室友说,这不就是看她们几个人穿睡衣吗。差点因此写一篇公号:监狱公主睡衣图鉴。时间线乱的问题,看到后面也适应了。是回想起来都要琢磨一下的片。
8.在学而优听王则柯老师讲的旧中大建筑。之前因为是讲现中大南校区的老建筑。到了以后才知道讲的是石牌,从华工讲到华农。作为一个在华农读了4年书,又在华工写字楼上班的人。听得百感交集。每一个建筑都是回忆。还想把过去拍的这些建筑的照片翻出来,拖延症一直没有行动。还讲到广州一些近代史、民国广州的城市规划,信息量大。还有八卦。回来找了王则柯老师写的《与陈寅恪先生做邻居》。但是里面提到的范至庄老师的博客就没找到,遗憾。
9.帕丁顿熊1。看完不但整个人都被粉红色爱心包围,还能做个美梦的感觉。
10.浪失解忧杂货店。小说没看完,因为浓浓的鸡汤感。电影倒是看下来了。有泪点,有意外。这样就更不需要看小说了。
11.丝绸之路。BBC的纪录片。不太有感。倒是想到老外的纪录片都喜欢请专家到现场体验,边走边看边讲解,甚至照片都是自拍。营造一个人探索的感觉。我们的这类片子还停留在一个比较有分量的男明星加几个美女的程度。
12.晓说楼兰。无意中成了丝绸之路展的功课。
13.绵亘万里。香港历史博物馆丝绸之路展。虽然之前做了功课,可是这个展的逻辑确实不清楚。现场讲解也不好,把观众当小学生。最激动就是看到何家村和法门寺的一些展品。金神兽当然美,可以设成手机开机画面了。只留下零碎的印象。和夏天的埃及展不能比。
13.三块广告牌。不能细想。
14.敦刻尔克。不喜欢的战争片
15.走出非洲。大片,有非洲壮阔的风景,也有人生与爱情,满足。包括帕丁顿熊提到的地理学家的南美、丝绸之路斯坦因那些人的时代,以及这部片里的时代,他们的远行、探索,才叫safari。
16.麻将。感觉杨德昌的电影要是按时间线来看话,比如这一部要在刚进入社会的生猛青年。
17.海滩的一天。这一部就是要在以结婚为前提的谈恋爱前后。一一当然是中年看。都是猛药。
18.羞羞的铁拳。过年在家看,图的是欢乐,可惜不太能触到笑点。
19.时时刻刻。如果把文艺女青年分成从世俗到文艺的一条线,那这就是文艺一头的尾端。
20.大佛普拉斯。这就是我喜欢的大陆人拍不出的台湾电影。
21.整理了元旦去浙江省博物馆的青瓷展的笔记。还有最后一部分。这月要整理完。
22.书没怎么看。巫鸿老师的《黄泉下的美术 : 宏观中国古代墓葬》看了前面一章。这月也要争取看完。
23.看了youtube上不少网红的视频。美食、购物、外国文化。杂七杂八。一方面检验自己的语言能力不要倒退。

大概就这些。

杭州片段

从南宋御街附近的新丰小吃店吃完晚餐,我们就打了一个滴滴回青旅。穿过车流密集的道路,穿过一段漫长的隧道(2.6公里)之后,我们就回到了西湖区。忽然间就切换到了另一个时空。西湖吞没了外面的喧嚣。路面车很少,黑夜夹在两侧的树林中,静悄悄的。窗外突然闯进一段桥,灯带勾出桥的轮廓,圆的方的狭长的,倒影在水里,就是圆满的图案。突然又闯进一段堤,连着堤的廊、桥,都装饰了细细的灯带,像西湖的珍珠项链,格外闪亮。这时我抬头看天,明月就在树梢,跟着我们的车速,没有障碍轻快地穿过尖尖的水杉,穿过法国梧桐,穿过我叫不上名的浓密或稀疏的树。我快它快,我慢它慢。一点都不担心跟丢。感觉可以一直走到世界尽头。

这一天是农历十四,2017年的最后一天。雾霾。长焦镜头还是可以清晰地zoom出月亮上的陨石坑。

回到青旅我们就早早地洗洗睡了。第二天才看到满timeline的跨年。

新年快乐!